【曾士昕專欄】讓機芯一覽無遺的週邊上鍊自動陀


如果您有佩帶手錶的習慣,那麼自動上鍊通常會比手上鍊錶來的實用。自動上鍊機制為腕錶的上鍊帶來了便利性,從上個世紀20年代知名的Harwood以半迴轉的撞陀式上鍊方式,到30年代Rolls、 Autorist與 Pierce等,堪稱自動上鍊錶的鼻祖,而勞力士泡泡背的自動盤以360度上鍊,更為40年代以後全迴轉上鍊奠定了基礎。有了這些發明,自動上鍊系統的創新得以延續,到了50至60年代達到巔峰,因此自動上鍊機制可說是鐘錶發展的里程碑,貢獻良多。

雖然70年代石英革命改變了鐘錶的生態,但不到二十年的光景機械錶再次崛起,從90年代開始各大錶廠陸續推出複雜性能錶,到了2000年達到頂點。在此同時各品牌也相繼研發新的機芯,尤其在超薄與自動上鍊兩個領域中有突破性的作為,讓大家見識到製錶工業的新風貌。就以自動上鍊機制來說,早期只有單向上鍊的方式,為了提升上鍊效能,發明了雙向上鍊結構,不過到了2000年前後,有主張單向上鍊機制甚至優於雙向上鍊,其中以積家錶廠最具代表,另外像Vaucher、FP系統,還有PP、VC、Roger Dubuis等都以單向上鍊為主。其實現代的製錶技術已經達到一定的水準,單向或雙向已不是重點,耐用、走時精準與易於維修才是王道。目前尚堅持雙向上鍊的品牌有Rolex、AP、Zenith、Seiko等,因此孰優孰劣見仁見智,完全取決於消費者對品牌與錶款的喜好。


Bucherer A1000是五年來從價位、性價比與設計的獨特性等條件來評量,發展最具成效的機芯。


既然自動錶實用性優於手上鍊方式,為了創新也為了提升上鍊效能,或避免過度上鍊造成對機芯的負荷,積家在50年代推出了Futurematic,它搭載的497機芯當上滿鍊摆著不動,到指針停止後,尚存有約六個小時的能量,只要搖晃手錶一下再次佩帶,立即能夠進入走時狀態,不需像現今的設計要先手上鍊10至20次,做輔助上鍊的動作,而當上滿鍊時自動盤會自動鎖住,這樣的設計因撞陀不再左右摆動,就較無軸心磨損的問題,在六十幾年前就有這樣的設計確實不簡單。


Bucherer「動力避震系統」,讓自動盤無軸心磨損的問題,並還獲有專利。


而目前新型錶款也有類似的結構,可視配戴者的運動量做自動的調整,而不致過度上鍊,以影響發條正常的能量釋放,包括Richard Mille的可改變自動盤的形狀,來調整上鍊的效率、Urwerk所謂空氣制動機制,可依不同的活動狀況來設定上鍊效能。De Witt則推出自動上鍊跳秒陀飛輪機芯,它具有一個全新開發的自動調節上鍊機制,主要性能為可將發條釋放能量的扭力控制在92-96%之間,也就是說當上鍊過滿時,上鍊機制中的棘爪會空轉,此時不會帶動自動盤齒輪,可停止上鍊作動,這與前述積家的Futurematic有異曲同工之妙,而當發條扭力低於92%時,棘爪與發條齒輪耦合,則繼續上鍊的作動。


環形自動盤的下方裝有環形齒,可與自動輪咬合。


除了能調整上鍊效率的特色,這幾年在自動上鍊機制的自動摆陀的研發也不遺餘力,尤其是環狀(又稱側邊、外緣或週邊)自動盤的上鍊機制有了新的進展,包括De Witt、AP、Breguet、JLC、Bucherer等,還有將環狀自動盤做在面盤,並加上雕飾或珠寶,增加視覺與價值,Cartier與Dior在這個領域有不錯的表現。事實上環形上鍊摆陀的設計早在上個世紀的70年代PP的350機芯就曾採用過,只是當年的設計並不完備,沒有良好的避震系統,在一段時間的使用後問題叢生,又因為是單向的上鍊方式,效能不足,最終導致停產的命運。


裝置有避震器的自動輪可帶動環形自動盤,讓上鍊運作順暢。


現代的新型錶款與機芯因為有前例可循,加上電腦科技的進步,運用高科技的設計與演算,再參照以往的設計改良而來,通常有令人意想不到的驚喜。雖然近年環形自動盤上鍊系統已有多個品牌推出,但除了Bucherer針對結構與錶款有大量的資訊發布外,其他品牌鮮少露出,像AP 在2011年發表的2897自動上鍊計時陀飛輪機芯也採用相同的設計,只是Offshore這個系列太熱門了,高知名度超越了環形上鍊機制的特色。


此為A1000的中心雙重微調裝置,在調校準確後就不易受外力撞擊而改變摆輪的大小摆幅。


現在大家都號稱自己做機芯,不過值得介紹的都不便宜,一般所謂的「自製機芯」,有特色的並不多,Patravi伯拉維,意謂「登峰造極」,它是Bucherer寶齊萊的系列名稱,亦是搭載該品牌新研發機芯CFB A1000的錶款,名副其實,確實很特殊。目前推出環形上鍊機芯除了Bucherer,其他品牌錶款都在新台幣百萬起跳,相較之下Bucherer大家買得起,也就是說如果您要購買預算三十萬以內搭載環形自動盤的手錶只有兩種選擇,第一種是70年代PP搭配350機芯的老古董,另一個品牌就是Bucherer。這枚A1000經過三年研製,2008年發表,隔年量產,也可以這麼說,使用環形上鍊系統的錶款,除Cartier與Dior外露於面盤,De Witt、AP、Breguet、JLC皆具有陀飛輪性能,價位動輒數百萬,僅有Bucherer有大量生產,也是普羅大眾買得起的錶款。


A1000的雙曆結構簡單耐用,不易卡齒故障。


Bucherer是個很特別的品牌,創立於1888年瑞士的琉森Lucerne,在瑞士可以看到同名的錶店,它是全瑞士最大的鐘錶通路商,銷售多個鐘錶品牌,當然也包括Bucherer手錶,早期在錶盤上僅有Bucherer字樣,在2001年將腕錶與通路各自分立,現在手錶都打上Carl F, Bucherer,並且強化腕錶的製作能力,A1000的問世可說是最佳代表作。那麼它有何特色?將自動盤的重心放在側邊首要的問題就是要解決重心偏移所可能造成的軸心磨損,Bucherer「動力避震系統」解決了此問題,在機芯的側邊配置了三套裝有避震器的U形滾輪,將自動盤的軌道緊密的置於U形滾輪內,因此當側邊自動盤運作時,有三個具有滾輪的避震器會發揮保護的作用,因此軸心幾乎不易磨損,非常牢靠,並還獲有專利。機芯是否有特色從微調機制的設計即可得知,Bucherer A1000機芯的微調機制有全新的設計,在調校走時快慢與摆輪摆幅的結構有創新的突破,稱為中心雙重微調裝置,它的優點在於調校容易,而且一經調校準確後就不易受外力撞擊而改變摆輪的大小摆幅,相當有特色。


此為A1000面盤下方的結構,可看出其具有高延展性,潛力無窮。


通常環形自動盤在旋轉的效能上比較不靈活,因此Bucherer A1000採用了雙向上鍊的設計,以提升上鍊的速度,這項設計改善了70年代PP 350機芯單向上鍊造成上鍊較慢的缺失。A1000的直徑30MM,厚度4.3MM,比起一般機芯26MM稍大,裝置在較大的錶殼內符合比例,不致有小孩開大車的不協調感。它的震頻為21600次,因此動力儲存可達55小時。以A1000為基礎,具有極佳的擴充性,目前包括大日期、星期、能量顯示等性能,延展性強,是一枚潛力無窮的優質機芯。從2014年開始,所有搭載這枚機芯的手錶皆附有Bucherer雷射雕刻簽名,代表品質與瑞士原創。在我看來A1000是一顆性價比高,設計獨特,堅實耐用,極具未來性的優質機芯。

[Copyright Watchbus 2014]

發表於 Tuesday, July 15 @ 13:00:00 CST 由 watchb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