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nyyh 進階會員 
註冊時間: Jul 28, 2003 文章: 396
|
發表於: 星期五 2007-12-14 23:35
小弟是覺得錶店沒所謂『依公司規定的折扣』
每個品牌對不同錶店供貨成本可能不一定
但同一家錶店的進貨折數應該相同
完全是看市場的供需與消費者是否用功
怎麼會賣的貴才合理呢?
這是錶店欲脫罪的說法
也不是錶迷之福
只是店家和炒家之福吧
|
|
uhrfan 白金會員 
註冊時間: Sep 10, 2005 文章: 4712
|
發表於: 星期六 2007-12-15 00:41
代理商規定的折扣錶店都是"選擇性"遵守的 -- means 錶店是有很多彈性的
|
|
Vin-Wei 進階會員 
註冊時間: Oct 30, 2006 文章: 291
|
發表於: 星期六 2007-12-15 12:26
怎麼聽起來變成是賣便宜的有問題, 賣貴的有理??難不成PP原廠要求5712, 5960都超定價賣??那公定價是定好玩的嗎? 店家為了多賺所講的理由也太可笑了.
|
|
BB 白金會員 
註冊時間: Jan 12, 2004 文章: 4155
|
發表於: 星期六 2007-12-15 22:00
應該是國外水貨流入台灣吧?
勞力士也是花了5/6年以上才把
全球定價弄到都差不多(至少價差沒那麼大)
不過就算是如此還是會有水貨問題
總歸一句話
玩錶買錶還是玩不過 賣錶的
我新加坡朋友(買錶認識的)
幾年前本來是公司總經理
被資遣後
開始賣錶
先賣自己收藏多年的錶
賣後來也不去找工作
乾淨改行賣起2手錶
連店面也沒有就在網路上賣
賣到年年帶全家到Vegas渡假
還有買東西
不見得買得多
店家就會算你便宜
往往是看你跟老闆的交情
只要是從客戶升等到朋友
價格自然不一樣
(不過也要看老闆是那種人)
|
|
kpy 進階會員 
註冊時間: Jul 19, 2004 文章: 285
|
發表於: 星期日 2007-12-16 03:08
PANERAIFAN 寫到: | 一山還有一山高..永遠都有更大戶... |
一針見血!!!! 因為有更多更多更多的人加入炒錶投資的行列....當然總代理的操作也是原因之一.
就舉兩個經典的例子, Rolex116520 Steel & PAM249 , 總代理或錶店利用買方的預期心理. 認為"買了等停產增值", "再不買會買不到" 或 "多多益善"....等等心理. 一堆人趕著買來投資(手上收了好幾只的人也不少!!!) , 所以價格當然炒的老高.最後倒楣的還是回到消費者!!
總廠每年不定次調售價及折扣 + 錶店動不動就超定價 = 越來越不合理的錶價
= 越來越多的新錶被收在保險箱中.......
|
|
patek1 資深會員 
註冊時間: Jun 27, 2007 文章: 766
|
發表於: 星期一 2007-12-17 18:45
|
|
uhrfan2 資深會員 
註冊時間: Jul 15, 2006 文章: 771
|
發表於: 星期一 2007-12-17 21:11
據說明年二月PP要漲10%
現在就可觀察到錶店的進貨開始變緩
總覺得錶被扣在某個環節
|
|
BB 白金會員 
註冊時間: Jan 12, 2004 文章: 4155
|
發表於: 星期二 2007-12-18 09:15
To: Patek1
難怪你這麼不爽
這實在太離譜
不過
大概是PP經銷商
一次倒貨給水貨商
雖然賣給水貨商的價格比較低價
可是如果賣一堆
他們還是可以跟武詳拿銷售獎金
加一加他們還是賺還不用堆貨
只是讓其他守規矩的經銷商乾瞪眼
客人更不爽
10幾年前勞力士也是這樣
不過都是賣給單幫客帶去國外
|
|
Tai-Ker 初級會員 
註冊時間: Dec 04, 2007 文章: 73
|
發表於: 星期二 2007-12-18 13:14
我猜也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國內經銷商夾雜著一堆錶以較好折扣賣給「外國人」,「外國人」將錶帶出國外後辦理退稅,如此一來即可再降低一些成本。然後這些錶再化整為零的帶回國內販售,因此「全新未戴、盒單全」的錶也就可以用較低的價格在二手市場銷售。
以上是純猜測,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
|
patek1 資深會員 
註冊時間: Jun 27, 2007 文章: 766
|
發表於: 星期二 2007-12-18 19:01
真想退表
到現在都還未收到回覆
我看....
又是不了了之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