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cheron Constantin 江詩丹頓建廠二百五十週年活動報導之一:歷史回顧

Vacheron Constantin 是全球歷史最久的鐘錶製造商,而 2005 年正好是江詩丹頓創立二百五十週年的紀念,為了紀念 1/4 千年的偉大成就,江詩丹頓除了在全球分別舉行各種別開生面的慶祝會外,更特別推出了五個系列技藝驚世駭俗的紀念錶款,分別在日前陸續曝光。而安提古倫 Antiquorum 特別籌畫的江詩丹頓古董錶主題拍賣會,也即將於 3 月 11 日到12 日在來台在遠東飯店舉行預展,一系列錶壇盛會,值得向各位錶迷引介。而介紹這一系列活動前,趁此機會來了解一下Vacheron Constantin 在 1/4 的千年前草創時的光榮和起落,應該是深入了解江詩丹頓之所以能成為一個偉大錶廠的最佳方法(至少也對了解江詩丹頓 250 週年紀念錶款命名的由來,大有說文解字的幫助)。More....


點擊此縮圖可觀看放大原圖

Jean-Marc Vacheron


和其他很多偉大企業一樣,江詩丹頓的初創其實相當寒微,然而創業者兼具天賦異秉、深遠眼光、強烈使命感和勤奮不懈的態度,使得它終於擴展成一個令人敬重的企業王國,乃至於對人類的文化和藝術帶來深遠美麗的影響。創立江詩丹頓的 Jean-Marc Vacheron 於 1731 年誕生於日內瓦 Geneva,是一個織匠五個男孩中最小的一個,據信他自小就希望成為一個製錶大師。18 世紀初期時的日內瓦已是鐘錶業的搖籃,優秀的鐘錶匠人才輩出,但整個工業的環境還是很閉塞,即便出生於日內瓦,Jean-Marc Vacheron 由於是移民的第二代,起初還不具備學習製錶的資格。幸好拜所謂 Age of Enlightment「啟蒙時代」來臨之賜,全球對鐘錶的需求大增,自然連帶需要更多鐘錶工匠的投入。日內瓦終於在 1745 年鬆綁限制,這一年 Jean-Marc Vacheron 開始他鐘錶學徒的生活,也跨出他成為鐘錶大師的第一步。


點擊此縮圖可觀看放大原圖

Jean-Marc Vacheron 在 1755 年所製作的懷錶


當時的規定,在五年的鐘錶學徒 (Apprenticeship) 訓練後,還須經過聘僱為鐘錶師 (Watchmaker) 三年的實際工作經驗,然後鐘錶師可以送出鐘錶作品經過檢核,通過後才可以成為所謂製錶師 (Master Watchmaker),然後可以收一到二個學徒。當時很多專業製錶師在房屋的頂層設立工作室,所以又被稱爲 Cabinotier「閣樓工匠」。1755 年,已成為Master Watchmaker 的 Jean-Marc Vacheron 在日內瓦的 Saint-Gervais 成立自己的「閣樓鐘錶工作室」,並收了 Esaie Jean-Francois Hetier 當自己的學徒。位於日內瓦市中心的 Saint-Gervais區,包括介於日內瓦湖與隆河 (Rive du Rhone) 之間的小島 (l'Ile) 一區,都是利用隆河水力發展工業的原始區域,也是日內瓦製錶發源地。這個工作室的第一只成品據信是一支銀製懷錶,具有琺瑯燒製的羅馬和阿拉伯數字面盤。Jean-Marc Vacheron 對製錶工藝充滿了好奇與熱誠,不斷鑽研製錶的技術,不但很快成爲一位非常受推崇的獨立鐘錶匠,他也不斷發掘其他有潛質的鐘錶匠,將自己超卓的製錶工藝和對完美藝術鍥而不捨的追求精神傳授給了他們。


點擊此縮圖可觀看放大原圖

Jean-Marc Vacheron 1755 年懷錶的機芯與簽名


1785 年,同樣是製錶師的 Jean-Marc 的兒子Abraham 開始接手錶廠的經營。1789 到 1799 的這幾年中,正值法國大革命時期 (French Revolution),原本是鐘錶主要購買者的貴族受創最深,也對江詩丹頓的經營造成困境,但 Jean-Marc 和 Abraham 勉力撐了下來,Jean-Marc 之後在1803 年去世。1810 年,Abraham 的獨子 Jacques Barthelem Vacheron 承繼父業,他是為眼光深遠的人,了解一個錶廠的永續經營除了高超不妥協的製錶工藝外,具備推廣和銷售長才的商業大將也是不可或缺的。所以,他發掘挖角了了江詩丹頓歷史中三位鉅子之一的 Francois Constantin 進入錶廠擔任合夥人。憑著堅毅的信念和驚人的魄力,Francois Constantin 在歐洲穿梭了幾十年,爲設計精巧而優質的江詩丹頓鐘錶從鄰近國家不斷引進和擴展了更多的新客戶。除了實際的銷售成長之外,Francois Constantin 其實也對將江詩丹頓的製錶技藝推向完美境界的志向不遺餘力。1819 年 Francois Cosntantin 在一封給 Jaques-Barthelemy 的信中寫道:「Faire mieux si possible, ce qui est toujours possible 」(英譯Do better if possible, and it is always possible,中譯「永遠極力追求完美」,或譯「全力以赴,精益求精」),這句話也成為江詩丹頓企業的理念格言。正因為 Francois Cosntantin 對江詩丹頓公司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後人也為了紀念他而為他留下了不朽的名字,江詩丹頓在 1891 年正式更名為今日大家熟悉的名字 Vacheron Constantin。


點擊此縮圖可觀看放大原圖

江詩丹頓不斷探索最精緻的製錶工藝,圖為去年發表的向偉大探險家致敬琺瑯錶
Patrimony Hommage aux Grands Voyageurs Cheng Ho


1839 年,江詩丹頓聘請了 Georges-Auguste Leschot 擔任公司技術經理一職,自此改變了江詩丹頓公司和整個瑞士鐘錶工業的歷史,因此他日後得以和 Jaen-Marc Vacheron 以及 Francois Constantin 並稱江詩丹頓的歷史三巨頭。Georges-Auguste Leschot 不僅是一位機械天才,還擁有非凡的遠見和豐富的想像力。他研發出各類型規格化的機芯、零組件機械、模具和製造機器,使得時計的製作生產進入「量產化」的階段,改變了整個製錶工序,縮短了製錶時間。當然當時所謂的量產並非如現在機械化大量生產的規模,但相對於 19 世紀中葉以前,絕大多數的製錶過程都是以手工一刀一斧地雕琢、打造,Leschot 能以統一規格的機芯、零件以降低生產的時間、人力,並進而統一化了零件的精確性,可謂跨進一大步的發明。也因為 Leschot 所研發、設計的這些機器,江詩丹頓很快在日內瓦鐘錶業者中取得生產技術的大幅領先,並因而獲利。


點擊此縮圖可觀看放大原圖

江詩丹頓著名的 Cioccolatone (Carré Curvé) 手錶,
也正是前年所發行的複刻版 Toledo 1952 的範本根據


然而,雖然 Georges-Auguste Leschot 發明了規格化量產機械錶零組件的機器和製程,Vacheron Constantin 卻從來不曾認為自己是鐘表「生產商」,而是堅持鐘表「製造」商,因爲他們一向認爲巧妙的人手工藝遠比精密的機械工具重要。時至今日,Vacheron Constantin 依然堅持二百多年來的一貫信念:卓越技術、完美設計及嚴謹工序。不但堅持由機械至機芯開發,由技術至設計,均需全盤掌握及監控;無論從構思、零件生産,以至打磨程式,均以人手操作;包括螺絲、齒輪和橋板等所有零件的打磨、雕花、嵌鑲和完工等都必須完全以全手工完成。所以即便在 2004 年,江詩丹頓有三百多名員工,但卻只生產一萬六千隻的腕表,即平均每人每七日才生產出一隻,可見其製作講究手工的一絲不苟。


點擊此縮圖可觀看放大原圖

江詩丹頓所生產的精美桌鐘 Buddha


1846 年,Jacques Barthelemy 的兒子 Charles-Cesar Vacheron 為他生了一個孫子 Charles,江詩丹頓的新工廠也在原來 Saint-Gervais 工作室的附近的 Tour de l 'lle 開張。1875 年,江詩丹頓再度將製錶工廠從 Tour de l'lle, 遷往對街較大的 Rue des Moulins,由當時著名的瑞士建築師 Jacques Elysee Goss (他同時建造了日內瓦劇院 Grand Theatre de Geneve) 設計,1901 年江詩丹頓在此地設立博物館,並於 1906 年設立第一家江詩丹頓精品專賣店,最後在 2004 年 12 月 8 日於此處重新開幕為命名為江詩丹頓之家 (Maison de Vacheron Constantin) 的博物館,紀錄了江詩丹頓發生在隆河小島上的變遷史。江詩丹頓現任總裁 Claude-D Proellochs 表示,「這裡是江詩丹頓的根,紀錄著過去的歷史,也承接著未來,因此,我們並不想用 boutique 和 museum 來描述這個具有多重意義的空間,因為 250 年對我們而言,最重要的意義是創造歷史與未來的『人們』,而不是博物館裡沒有生命的展覽品。這就像認識一位畫家本人,與只認識他的作品之間的差異;我們希望用『家』的角度來看待這裡,每一位來到這裡的,都是這個家的『客人』,來我們的客廳坐坐,來我們的圖書館翻翻書,來我們的骨董蒐藏區把玩把玩。」


點擊此縮圖可觀看放大原圖

江詩丹頓知名的三問錶


過去的閣樓工作室成為家族般的記憶和品牌訂製的靈魂所寄,而全新的製錶工廠則是江詩丹頓迎向頂級鐘錶業挑戰的精神表現。歷經 2 年的規劃和 18 個月的興建,江詩丹頓委任建築師 Bernard Tschumi 在日內瓦的郊區 Plan-les-Ouates 區建築了一個嶄新的工廠,並在品牌 250 周年的前夕,2004 年的 9 月正式落成啟用,日內瓦省地籍部們特別將該基地地址訂為 no.10, Chemin du Tourbillon(陀飛輪路 10 號),表達對江詩丹頓的致敬與禮讚。Plan-les-Ouates 區是近年來不少高級鐘錶廠陸續設立新廠的所在,除了該區為一新興工業區外,也和日內瓦鐘錶業者堅守「日內瓦印記(Geneva Seal)」之品質規範有關,日內瓦印記標準中的 12 項規格,以著重在機芯、零件各細節的打磨、拋光處理等,除了是高級鐘錶的工藝標準外,對高級錶廠更有強調機芯精準度的極重大意義和商業利益。而自 1886 年開始,日內瓦鐘錶檢驗局對檢驗核准機芯採用日內瓦印記的技術品質標準,只有在瑞士日內瓦州組裝調整的機械錶才有資格參加遴選,日內瓦城內已難以找到大片土地,但工廠又必須設在日內瓦範圍內,才有資格得到「日內瓦」的標記,所以包括百達翡麗 (Patek Philippe) 和伯爵 (Piaget)也都選擇該區興建新廠房。


發表於 Monday, February 28 @ 07:00:00 CST 由 watchb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