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士昕專欄】美好時光的 60年代


上個世紀的60年代是機械腕錶發展最為成熟的時期,隨著石英革命的到來重創了瑞士製錶產業,這是鐘錶第一次的生態改變。第二次則是80年來後期機械錶風潮的再現,各種複雜腕錶興起,從91年Blancpain的1735,93年IWC的大戰馬,94年Gerard Genta的四鎚大自鳴,還有AP在99年開始推出的八大天王,這些大複雜腕錶引領了瑞士製錶業的重生之路,從2000年以後陀飛輪更大肆開發,讓鐘錶產業蓬勃發展至今。而第三次生態的改變則是在這兩年,中國市場的質變,影響亞洲甚至全球錶市,因此這次的改變也讓鐘錶進入盤整,因為錶價偏高、產能過剩,通路庫存過多等因素,鐘錶業面臨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與挑戰,適者生存,不適的品牌與通路終將被淘汰。

鐘錶的美好時光在60年代前後,這也是鐘錶發展最為順遂與成熟的時期,被古董錶收藏家譽為最優質的PP 460與Rolex的1570,還有IWC的853自動上鍊機芯都在這個時期推出,而Girard-Perregaux (以下簡稱GP)的1966與60年代末期面世的Zenith El Primero更是高振頻腕錶的代表,這是為了提高走時精準而發展的全新機種,對鐘錶的進化歷程意義深遠,不過卻也在El Primero出現的同年底,日本的石英錶讓瑞士鐘錶業產生前所未有的變革,因此70年代也是鐘錶另一個面貌的開始。


GP 1966不鏽鋼款有經典的柳葉針,微長梯形時標,珠粒秒刻度,日期顯示,還有符合潮流的40MM錶徑與合理的價位,相當值得擁有。


60年代腕錶總能感受到濃郁的古典主義風格與工藝的展現,此時的錶款有經典的造型與傳統製錶工藝,就像我的收藏除了老錶或古董錶,就是經典或復刻的新錶,具有古老製錶風格的手錶才能吸引我。老實說我對太「潮」或前衛的錶款沒甚麼購買的動力,經典的外型與擁有傳統的製錶工藝才是我的最愛,當然這是個人的看法,絕對不代表一切。因為經典即永恆,無法被取代,可留傳久遠,而時尚講究設計,可向經典取經,亦可天馬行空,但通常很短命,經典卻永遠深植人心,這正是我喜歡老錶的原因。

甚麼是「經典的外型」?PP Calatrava的3998最具代表,耐看的外型與寬大的劍形指針毒性特強,Seiko的GS有同樣的指針,其五面切割的三十度斜角的指針,與手工研磨的柱狀多邊時標,讓一票GS錶迷為之瘋狂。手錶的設計往往一個獨特的細節與製作工序就可能成為永恆的經典,如果不是外顯主意的玩家,這樣的錶款肯定讓人垂涎三尺。

談到鐘錶的外形,Gerald Genta (1931-2011)這位人物可是二十世紀大名鼎鼎,無人能敵的鐘錶設計大師。平日耳熟能詳的如AP愛彼的皇家橡樹,PP的金鷹、還有VC江詩丹頓的縱橫四海、Omega歐米茄的星座,還有Bvlgari寶格麗的OCTO系列等,都是大師作品。不過還是以前述所提到的PP Calatrava,還有GP的1966這種圓形簡約的錶款才是經典中的經典。


GP在1956年推出Gyromatic自動上鍊機制,當年的錶款機芯編號為Cal.19,是1966高振頻的原始機種。


GP在1956年推出Gyromatic自動上鍊機制,當年的錶款機芯編號為Cal. 19,最早的振頻為18000,後來提升為21600。而為了提高走時的精準,在1966年將振頻一舉提升至36000,並命名為1966系列,機芯編號Cal.32A,最初期的錶殼為鵝卵石形狀,類似鮑魚殼,在面盤上有Chronometer HF字樣,比Zenith 的El Primero早三年問世。在技術層面而言,擒縱結構的材質要更講究,才能禁得起高速的衝擊,同時還要因應高振頻所需的更多動能,舉例來說如果21600的能量有六十小時,36000則大約只有四十小時的能量。高振頻的摆輪比較小,游絲的硬度要更強,才能達到高頻的要求。而在齒輪的齒數與軸齒的數量也不一樣,就以擒縱輪為例,若以二十齒為標準,18000至21600的擒縱輪為十六齒,中心輪為七十五齒,傳動輪與秒針輪齒數都比慢摆的機芯多,關於這方面的資料在鐘錶的技術手冊有註明,也就是說高振頻機芯把時間分割的較細,理論上走時就更精準。


高振頻的1966錶款在面盤上有Chronometer HF字樣。


不過隨著電腦科技的進步,現行機芯的設計已經大幅提升了走時的精準,28000與36000的準確度幾乎相同,後者反而變成了行銷手法,因此現行的1966也採用28800的振頻。Rolex亦以28800為主,每年通過 C.O.S.C.的數量還是最多,可見要機芯走時精確,除了整體的設計,組裝、調校與測試也很重要。

前年GP首度推出1966不鏽鋼款,所有經典的元素一樣都不少,柳葉針,微長梯形的時標,珠粒秒刻度,日期顯示,不同的是錶徑更符合潮流的四十毫米,訂價新台幣二十二萬九千元,以這樣的價位買到搭載GP自製機芯的經典款,確實非常超值,對年輕的錶迷而言,折扣後入手更是輕而易舉。另外一支是1966時間等式年曆腕錶,在幾年前推出時我就有高度興趣,是少見同時把時間等式與年曆這兩項性能放在一起的手錶,我買它還有一個理由,因為擒縱系統的微調機制很特別,是第一次出現在腕錶。


GP 1966時間等式年曆腕錶,是少見同時結合時間等式與年曆兩項弁鄔韘b一起的錶款,弁鈺j大。


1966時間等式年曆腕錶的摆輪有六枚平衡螺絲,另外在摆輪的摆臂上各有一顆微調砝碼,可以用來微調快慢,因為結構精密,可將走時調整到每日1至2秒的精準度。而更特別的是在摆輪橋板上有一個與鵝頸微調相似的設計,用來微調摆輪的大小摆幅。一般大小摆幅的調校除了Glashutte的雙鵝頸式微調與A.Lange & Sohne有類似的做法,幾乎很少見具有鵝頸式可微調大小摆幅的設計。當手錶遭受撞擊可能會出現摆輪摆動的角度不同,而產生大小摆幅的現象,此時可藉微調將大小摆恢復到最佳狀態,在測錶機上呈一直線。這種微調機制在GP稱為Microvar系統,即使是GP也僅有極少數的錶款使用,除時間等式年曆腕錶,見於配有琺瑯面盤,搭載GP 01900機芯的Vintage 1945,與2013年發表的1966 手上鍊計時碼錶所搭載的3800-001機芯。


GP的Microvar系統因為結構精密,可將走時調整到每日1至2秒的精準度。


經典永存,前衛易逝,當鐘錶的創作根源來自於傳統,一切都將美好。經典的事物可以代代相傳,最終將趨於永恆。從拍賣的經驗告訴我們,古樸與典雅的造型行情最好,今天選擇經典與復古,不久的未來它將會是最保值與最有話題的錶款。

[Copyright Watchbus 2016]




發表於 Wednesday, May 18 @ 14:35:00 CST 由 watchbus